我以學生的身份上過很多語言課

包括英文、西班牙文、法文、義大利文

 

也教過很多語言課

包括華語、西班牙文、英文

 

老師和學生的角色

我都一直在體驗

也一直有新的認知

 

語言課要進行得有效率又有趣

說實在需要老師和學生雙方努力才行

學生若是沒配合

老師再賣力也是效果有限

 

有些事情

我認為學生可以多做

有些事情

學生自己覺得很理所當然

但其實做多了反而破壞掉課堂節奏

 

1.    上課是用來練習生字的,不是用來問老師生字是什麼意思的 

說實在現在智慧型手機那麼方便了

根本沒有需要在上課時花時間問老師

「某某字是什麼意思?」

沒有智慧型手機

也可以在上課前先把課文生詞都查好

以學生的角度

問完「某某字是什麼意思?」之後

學生只練習到「某某字是什麼意思?」這個句子

我有時會故意叫學生看一小段課文

看不懂的生字就問我

是因為我知道學生根本忘了「某某字是什麼意思?」這個句型怎麼講

我要他們練習的是這個句型

而不是期待他們問完之後就能學會這個字

 

再說

老師在課堂上遇到學生問單字

自然是非解釋不可

可是大部份的解釋都是老師在講

等於學生還是沒練習到

我相信大部份的學生這樣問完之後

下課後馬上就忘記了

至少我自己當學生時也是這樣

因為學生自己根本沒練習怎麼用這個字嘛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如果每堂課

每個學生都問個三五個生字

可能每堂課20%的時間

都變成老師在講解生字了

應該不會太有趣吧

 

所以我自己當學生時

不會在上課時問老師這種問題

我會自己查好意思之後

用這個字造個句子

把這個句子說出來

問老師我這樣的句子對不對

這樣我提問的同時也練習到怎麼用這個字

印象更深刻

同學聽完之後

也學到一個完整的句子

而不是瑣碎的單字

 

2.    練習某個句型的時候,針對那種句型回答就好

老師在針對某個語法練習的時候

可能會對全班同學單獨地連串單句問答

這種問題可能沒什麼內容

是大家都知道答案的問題

比如說老師問

「教室的外面有什麼?」

大家當然都知道教室的外面有什麼

老師只是要給大家練習方位介系詞

這時就只要回答一個

「教室的外面有___」這樣的句子就好了

有的學生喜歡加油添醋

說「教室的外面有樹,樹很高,有綠色的葉子……」

這樣就完全離題了

有時不小心講出一個大家都沒學過的字

又會有那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同學想問那個字的意思

變成偏離焦點沒完沒了

 

3.    老師說的話,真的不必每個字都聽懂

有經驗的老師

應該都會放慢語速

盡量用學生學過的字來說話

但是有時要做些活動什麼的

難免會說出一兩個學生沒學過的字

但是配合上誇張的肢體動作和適當的語境、道具

就不影響學生的理解

學生只要知道老師希望大家怎麼做就可以了

不必每個字都不放過地非聽懂不可

畢竟跟外國人溝通時

也不可能每個字都聽得懂

溝通能力和維持對話流暢性的能力

遠比聽懂每個字重要多了

但我自己在當學生  上比較進階的語言課的時候

發現總有同學喜歡抓著老師講的話一個字一個字地問

老師既然被問就會想回答

接下來就變成老師講個沒完

浪費掉很多我們可以跟老師做其他互動的時間

真的很可惜

 

4.    老師問開放性問題時,學生應該用能力之內的語言來表達

老師會問開放性的問題

就是希望學生能在能力之內

表達一些自己的意見

學生應該把握機會練習學過的生字和句型

不要老用母語思考

硬講些很生硬不符合自己程度的字

這種時候講了什麼內容並不是重點

事實上老師也不會介意你講了什麼內容

重點是你藉著這個機會把該練習的東西完整地表達出來

老師想聽的也只是你有沒有能力用完整的句子回答他的問題而已

 

心血來潮整理的一點心得

歡迎各位老師學生們一起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游皓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