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參加過不少英文和西班牙文的語言考試

做過了大大小小的考古題、題庫

也參加過華語考試的命題研習

以及指導外籍學生準備華語檢定考試

 

感想是:

這到底是在考語言還是在考專業知識?

這到底是在考語言還是在考吹毛求疵的能力?

 

要檢視一個外語學習者的學習成果

途徑其實非常多元

口頭報告、戲劇表演可檢視口語能力

辯論比賽、模擬採訪可檢視聽力&應對能力

寫作、寫部落格、投稿可檢視書寫&組織能力

朗讀、摘要文章可檢視閱讀能力

 

偏偏這個世界就是選擇了用考試來檢視這一切

 

事實上

透過考試來證明一個人的語言程度這種現實

似乎根本就是一個悲劇

 

閱讀測驗出一篇法律條文給你讀

法學背景的考生剛好都讀得懂

理工背景的考生即使要他用自己的母語讀大概也有看沒有懂

 

口試給你一個教育理念分析的題目跟考官對話

考生剛好是老師 

輕輕鬆鬆侃侃而談真的賺到

考生不巧是業務 

每天腦中只有業績跟數字  對教育哪會有什麼想法

 

聽力給你聽一段藝術家對某類作品的見解

考生剛好才去歐洲旅行  剛好參觀過那個美術館

那些字聽起來都不陌生

考生不巧對藝術毫於興趣  每個字聽起來都像外星文

 

我不是說不能考專業知識

我的重點是考試看起來是最公平的手段

其實考試內容的安排  不公平處處可見

 

寫作要你寫一篇創業計劃&說明原因

考生一輩子只想當上班族或公務員領固定薪水

這要怎麼掰?

 

克漏字的三個選項

都放上連母語人士從來也不用的冷僻單字

這是幹嘛

要考生背字典不成?

 

句子填空

刻意放上一些似是而非的同義字混淆視聽

讓考生越讀越昏

選得出來的學生就真的程度比較好嗎?

 

聽對話選照片

從對話開頭到接近結束都在講A照片

最後突然冒出一句話來講B照片

而且這句話還充滿隱喻讓人很難立即聯想

這到底是考聽力還是考吹毛求疵的猜猜樂我也真的不懂

 

我們常說考題要靈活

然而出題者經驗累積越多  或許中毒越深

靈活過了頭就變成什麼都不是的大雜燴

考生為了準備考試累積出來的只是考試策略

成績非常漂亮的學生

也可能到了要用該外語與人交際時

聊天聊個十分鐘就乾掉

為什麼考個試就可以斷定一個人學了好幾年的語言程度?

也有考生使用某外語走遍大江南北

能用此外語在國外旅行、辦證件、報案

甚至是簽合約、開公司、買房子

但就是搞不定檢定考試聽說讀寫當中的某一部分

因為閱讀測驗總有一大題會是完全不熟的印加文明的歷史

因為聽力測驗總有一大題會是充滿專業術語的金融趨勢分析

於是你被斷定你不具備該外語的某種水平能力

得不到那張證書

你沒辦法申請學校出國唸書圓夢

你應徵工作時  在第一關書面資料審核就會被刷掉

 

很遺憾因為身為語言老師+不得不於屈服於大環境體制

我們只好為了不斷替自己&學生取得更多的語言證照

而努力不懈地繼續分析更多的模擬考題

參加更多的語言考試

 

考試嘛

考題也是人類自己設計出來的

人類自己設計一堆圈套來整垮另一群人類

 

語言與很多學科的特質完全不同

語言有活性、有靈性、有生命

在某個語境怎麼聽怎麼怪的句子

換個語境可能就完全成立

語言隨時都在變

不像數學1+1一定等於2

累積語言能力很難有速成管道

不像歷史地理花個幾個月背書就有機會拿高分

語言只要少接觸  一段時間後就會忘得差不多

不像學音樂  你十年沒碰大概也不會忘記怎麼看五線譜

 

企業用人、學校選學生

是不是非得依據那張證照上的成績來考量?

要證明一個學習者的語言能力

能不能有更人性化的辦法?

 

企業用人

能不能讓申請者用外語做一個產品簡報代替檢定考證書?

學校選學生

能不能讓學生用該外語寫一份研究計劃代替檢定考證書?

 

好吧我可能太理想化了

標準化的考試畢竟是最節省人力物力金錢時間的

是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游皓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