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越大越愛聽演講

特別是現在自己也進入了可以辦講座給別人聽的階段

知道講者為了一場演講要付出多少努力

想到這邊就覺得一場演講幾百塊錢的門票根本太划算

棒到不行的自我投資

 

然而聽演講的筆記到底要怎麼做、怎麼整理

摸索多年仍然沒有一個清楚的脈絡

今天聽完李宣澤醫師的講座

覺得這有個觀點幫助我釐清了多年來的筆記盲點

1. 聽演講的目的是什麼,筆記重點就是什麼

  比如我去聽一場華語老師如何設計課堂活動的演講

  目的是要學他的活動設計方法

  那麼他如果分享一些學生的趣事或教學理論

  可以聽聽就好

  沒記到也無所謂

2. 依照聽演講的目的

  看是要寫照單全收的記憶型筆記

  還是只寫有感覺的行動型筆記

3. 聽一場演講之後,為自己人生中製造一個「新的行動」就已足夠

  因為寫筆記而沒聽到的部分,根本沒有糾結可惜的必要

 

剛好前幾天才搬完家

覺得搬家和寫演講筆記的概念其實很能相互呼應

 

搬過家的人都知道搬家通常是一場災難

一堆東西到底要丟要留

為什麼該丟為什麼該留都讓人頭痛

而搬家要搬得無痛有效率

新家要弄得接近夢想中的樣子

重要的就是「聚焦在有感覺的部分」

 

我這次搬家搬到車程距離不到五分鐘的地方

很多東西都是自己開車載的

我們先載的是最重要的書和衣服

載一部分就整理一部分

盡量讓新家是處在一個可以控制的狀態

 

搬到最後階段

覺得新家的樣子相當令人怦然心動

視覺上沒有多餘的東西

舒暢痛快

(關於怦然心動的概念請參考這本書:

令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但是最後一趟把一些要賣還沒賣出

以及要捐還沒捐出的東西搬進去之後

那種心動的感覺就整個淡掉了

 

多餘的東西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擺著只是讓你找真正要用的東西時更困難

如同密密麻麻的演講筆記

看起來什麼都有

要找要用的一句話卻根本找不到

 

照單全收先抄再說的筆記

如同雜物先搬進去再說以後再慢慢整理的房子

會破壞整體美感

會降低心動的頻率

會讓人無法找到重點

 

東西

只要留下會令你心動的就好

筆記

也只要寫下會令你心動的就好

至於那些因為寫筆記而漏掉的小部份演講內容

何必在乎?

反正我已經記下令自己心動的內容了

這樣就夠了

 

如果在寫筆記的階段就去蕪存菁

只寫下令自己心動有感覺的部分

那麼之後在整理筆記的時候

也就很快能針對這個部分

去執行在聽了演講後想要嘗試的「行動」

 

比如聽完李醫師這場演講

他分享了許多記筆記的原則、例子

生動有趣的比喻故事

我不可能全部都記得

也沒有必要全部都記得

這場演講帶給我的「行動」

就是往後去聽演講

只要專心寫下「令自己心動的部分」

並且「將這個心動的概念化為『具體行動』

如果是創業講座就要將某個創業點子放入我的家教教室中

如果是網路行銷講座就是要將某個有感覺的行銷手法放入我的FB粉絲頁中

絕對不再帶著寫滿滿而不知所云的筆記本回家

 

PS:題外話

今天會有機會得到李醫師這場演講的消息

追朔起來

要算到去年某位華語老師朋友推薦于為暢老師的部落格課程

當時剛好坐在李醫師前面的位子

從李醫師現在的部落格專業度、精緻度看起來

很明顯李醫師已經很具體地把于為暢老師講座的內容化為具體行動了

實在佩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游皓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