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7083.JPG

 

現在是華語老師的你,不知道有沒有想過自己五年後、十年後會成為一個怎麼樣的老師?是在同一間語言中心、教著一樣的課本、一樣的課型、過著一樣的日子?還是會有些變化呢?

這兩天,邀請到小明(陳玉明老師)到雲飛開了兩場師訓工作坊,觀察老師工作兩個整天,覺得小明老師實在把她的個人品牌經營得精緻又專業,相信跟五年前、十年前的她比起來,應該是兩個完全不同版本、等級的老師。近年來各個華語教學機構,只要想到「華語文化課」,很難不想到小明老師。

IMG_7100.JPG

其實建立這樣的個人品牌,是每位語言老師、甚至各個領域的老師都值得花時間關注的議題,畢竟少子化這樣下去,學生只會越來越少,想要一輩子待在學校教書,也不見得學校就真的能讓老師待一輩子,只有個人品牌,才會讓一位老師的存在無可取代。

台灣有很多華語老師,但是打得出個人品牌的華語老師就不多了。這幾年來我觀察到,華語老師的個人品牌要能做起來,大概可以分為以下這兩種:

1. 某種教學法或教學技能極突出:
像是華語圈要找文化課的老師就一定會想到小明老師,暗示教學法、戲劇教學法就一定會想到蔣葳老師。這一定是長期努力耕耘才會有的成果,而且該領域絕對要符合老師本身的個性或理念。
課堂中我看到小明老師,一整天不斷從行李箱裡面拿出各式各樣已經花了五六個小時剪好、一份一份整齊包好的手工藝材料,就覺得老師一定是天賦和興趣都在文化教學,如果那些美麗的手工材料落到我手上,保證是全部混在一起的悲劇一場。

IMG_7109.JPG


而蔣葳老師的工作坊更不用講,我已經參加了非常多次,蔣老師那一個又一個創意與美感兼具的創意教學活動,別人可以學、可以改編,但怎麼學都學不出那種精髓,因為那就是蔣葳老師的天賦和熱情,一個只是把教書當一般工作的老師,很難做到把教書變得如此藝術。

同為華語老師的我們,找到我們想要發展的天賦或興趣領域了嗎?如果我們醞釀個兩三年,有能耐推出一個自己很拿手的招牌領域課程嗎?


2. 對某一種教學對象或主題特別有一套:
比如特別會教零起點學生、特別知道怎麼訓練高級班的學生更接近母語人士、特別會教小孩(Claire老師)、專教某個國家的學生、對新聞華語或商務華語特別有研究等等。
這種老師的優勢是,當一些語言中心需要開某種課的時候,就會很放心地找這些老師,慢慢口碑就會建立起來。

對新手老師來說,經營個人品牌感覺上是一條很長遠的路,事實上我也不建議新手老師想這麼多,先把每一堂課紮紮實實地備好就好。我其實是想鼓勵已經稍有一兩年經驗的同行們來思考思考這個議題,華語老師這份工作,可以一直教同一套教材,教到後來幾乎閉著眼睛就會教,幾乎不用備課,只是幾年之後,越教越像公務員、越沒有溫度,可能也會變成必然的結果。

我認為心中有一個「想要建立個人獨特品牌/風格」的心態,其實是讓自己教學不斷翻新進步的核心,也能讓自我求進步的方向更加具體,而這個品牌/風格的選擇,建議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人格特質或興趣,絕對不要因為「大家最近都說XX教學方式比較好」或是「聽說這樣學生比較愛」就硬要把自己變成那個樣子。

甚至你可以先觀察自己在學語言的時候,是個怎麼樣的學習者,通常按照那樣的模式去發展教學風格就會很能搭配。以我自己來說,我學語言時受不了一直聽老師講而沒機會發表,所以我教書時就會一直想辦法讓學生有系統地發表;我需要不斷地有動態活動維持新鮮感和幫助記憶,所以我教書時就會一直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用全身學習。如果要我去變成一個優雅風格或文靜風格的老師,也不是辦不到,但必定會有強烈違和感,學生也不容易認同的。

中規中矩的老師能把學生教會,而充滿個人風格的老師更能教出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改變學生一輩子對華語這個語言的觀感和態度!

 

IMG_7090.JPG


 

arrow
arrow

    游皓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