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幾則新手老師的留言
詢問關於應徵/面試準備上的問題
乾脆寫一篇一次回答清楚
一位正在找第一份華語教師工作的新手老師
好不容易通過某華語中心的書面資料審核
有了第一個面試/試教的機會
該怎麼準備呢?
近幾年來我經歷過的面試/試教
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試教對象
1. 語言中心主管及資深老師當學生,看應徵者試教
2. 語言中心找幾位外籍學生來讓應徵的新老師試教
(二)試教主題
1. 從該中心的常用教材中自選某一課的語法點
2. 應徵者自己準備拿手的任何主題,可以是生詞、語法、某篇課文等等
3. 應徵者到面試現場後再抽題目,當場準備15-20分鐘後馬上試教
我想給應徵者一些大原則性的建議
(一)絕對不要超過規定的時間:
若規定試教是15分鐘
就不要教到16分鐘
中心常常是一次面試好幾位老師
時間到了你若還沒教到精彩部分
也只能請你下台
那就很可惜
(二)盡量不要講英文或其他外語:
就算是中心找外籍生讓你試教
外籍生的母語也不見得是英文
萬一對方聽不懂
那就更麻煩
(三)以大量例句代替講解:
比如你要讓學生明白「不」、「沒」的差別
不需要自己講一大堆語法規則
像是「我不吃巧克力,是否定自己的意願、或是指現在」
或是「我沒吃巧克力 ,是指否定過去」等等
這個程度的學生根本聽不懂「語法規則的解釋」
而你若用英文解釋
就會變得很像老師在練英文
而且學生不一定聽得懂英文
不如「不」、「沒」各給幾個代表性的例句
並配合照片
讓學生看著念完例句就能自己稍微歸納出一個準則
比如:
我平常不吃巧克力,因為我不喜歡巧克力
我昨天沒吃巧克力,因為我不餓
我平常不吃巧克力,因為我吃了巧克力以後,常常不舒服
我前天沒吃巧克力,因為我不知道我妹妹把巧克力放在哪裡了
我平常不吃巧克力
我上個禮拜沒吃巧克力,可是這個禮拜吃了很多
若是程度更基礎的學生
例句就可能是:我不有車(後面打個大叉叉表示是錯的句子)
我沒有車(後面打個大圈圈表示是對的句子)
類似的例句要有很多組
這樣學生才能有夠多的樣本數來自行歸類
每念完一組例句
就可以問學生「為什麼這一句用『不』?」
「為什麼那一句用『沒』?」
學生可能會自己告訴老師
因為有「前天」
所以用「沒」…等等
整個過程都是全中文
學生可以用他已經會的中文理解更難一點的中文
真的不需要講英文
若老師真的還是想用英文
可以把例句的英文翻譯放在投影片或講義上
但是不要自己講英文說明
上課時因為老師講一段英文說明
學生就開始用英文問個沒完
越問越偏
最後整個偏離主題
(就是會有這種很愛抓到能講英文的機會就猛問的學生)
缺乏經驗的新手老師
又很可能不知不覺被牽著走
最後整堂課淪為老師練英文
真的!
能不要講英文
就不要講!
最後給個試教流程上的建議
假設試教時間是15分鐘
試教任何一個語法點為例
我給試教老師的建議是:
(一)30秒到1分鐘講解老師準備好的「例句」
告訴學生要講的語法點
例句有什麼共通性
這個階段盡量簡短
越快越好
老師講越多
學生問越多、越迷糊
(二)2-3分鐘讓學生念例句
學生邊念例句邊理解+思考
念例句應該先團體念再單獨念
(三)2-3分鐘老師以該語法點連續提問
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一問一答
或展示照片讓學生看圖說話
不論如何
學生必須使用該語法點講出「完整的句子」
如果問學生:你昨天吃了巧克力嗎?
學生只回答「對」
就要問學生「對什麼?」
讓學生說出「對,我昨天吃了巧克力」這樣完整的句子
(四)2-3分鐘學生以該語法點互相提問+回答
「問」通常比「回答」難
上一個階段學生已經看到老師是怎麼提問的了
所以有一個模仿的依據
讓學生自己互相交流
是一個比單純回答老師更進階的練習
(五)2-3分鐘稍微延伸+開放式的活動
活動中必須讓學生反覆使用該語法點
終極目標就是讓學生熟練到能夠自然反應
可以是角色扮演、搶答等等
這15分鐘
要想辦法讓被試教的學生成為主角
而老師只是一個推動者的角色
適時出現一下
讓學生能夠一直有話說
千萬不要自己說個沒完
讓學生只有點頭的份
記住
要練習中文的是學生
不是老師
老師只要在學生講不下去的時候出現
推學生一把就可以了
希望對最近要找工作/面試的老師們有幫助
歡迎大家多多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