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99  

 

今天到淡江大學華語中心去開了一場華語教學工作坊

主題是《華語教學活動設計、操作&經驗分享》

 

參加老師將近四十位

其中有幾位已經在中心教了好多年的老師

大半是新進的儲備老師

 

我今天主要分享的活動

是一些自己覺得準備起來容易、不複雜

又可以讓操練語法或生詞變得真實、動態、有趣的活動

一共示範了大約十個教學活動

包括語法、生詞、課文的操練等等

 

因為活動很多

這一篇不打算一一仔細說明

有的活動之前已經寫過單獨的文章了

還沒寫的以後也會慢慢寫出來

這一篇打算來分享一些這場工作坊的安排&想要傳達的教學概念

 

我整個工作坊的安排大概就不出以下這兩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動態靜態穿插

讓參與的老師們每隔一小段時間就轉換一次心境

並且拉長持續專心的時間

第二個原則是一直讓參與的老師很忙

不讓老師們有時間想太多

 

其實這也就是我平時每天教課的原則

讓學生三個小時都維持在高度專注的狀態

沒時間去混、去看手機什麼的

 

我從大學一年級開始教兒美

前前後後教了五六年

之後才開始教華語

兒美的整堂課幾乎都是用不停的活動串起來的

讓學生坐在位子上乖乖聽講的時間比例極少

所以我這樣的教學風格一直延續到華語

自己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或奇怪

哪一堂課要是讓學生坐得太久

我反而會覺得不對勁

 

我承認教了兩三年華語後

有一小段時間遇到撞牆期

特別是一邊寫論文一邊教課的那段期間

發現自己越教越悶

事實上是我隨著時間過去

隨著研究所太多講課式、填鴨式教育的痲痹

不知不覺把教兒美那套

「同時用全身的各種知覺學語言」的核心精神逐漸淡忘了

 

一直到兩年前參加了蔣葳老師的工作坊

老師說了那句「其實小孩子學語言的方式才是對的」

整個把我打醒了

蔣葳老師一系列的工作坊

示範的每一個活動都極具發性、創造性

這些活動讓學語言變成一件又舒壓又療癒的活動

完全喚醒我在教兒美時那些孩子們給我的源源不絕的創意

 

以前教兒美

每天的重點都是「用什麼活動來練什麼句型」

活動不一定是要一直追趕跑跳那麼動感

也可以很靜態、很智能導向

 

我曾在網路上看過這樣一段關於學習成效的分析

非常喜歡

How We Learn
10% of what we READ
20% of what we HEAR
30% of what we SEE
50% of what we SEE and HEAR
70% of what is DISCUSSED with OTHERS
80% of what is EXPERIENCED PERSONALLY
95% of what we TEACH TO SOMEONE ELSE

(引述自William Glasser, 出處網頁連結 請看這裡

 

個人經驗和客觀研究

都說明透過活動學習的效果大於單純閱讀 

那為什麼教華語不能繼續沿用這樣的教學精神呢?

透過「玩」來學習

本身就是一件吸引人的事情

沒有人必須逼著別人「去玩」

因為人的本性就是愛玩的啊

我完全相信

要是學生不買帳、在課堂上不想配合玩

那大部份都是因為活動本身設計需要改良

或是不夠好玩、不適合學生的背景、程度等等

 

活動很大的好處是跳脫課本

把所學的東西「用出來」

而且透過一點設計

學生必須使用聽覺、視覺、觸覺、動覺等等知覺能力

來完成活動所要求的任務

 

學生所用到的知覺能力越多元

學習的成效自然越好

 

光是安靜坐著念念課本

和老師制式地一問一答

效果不彰又不夠有趣

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團體班的課

老師和學生單獨一問一答時

其他學生被晾在一邊事不關己

要是被點到的學生剛好程度較落後

結結巴巴太久

其他同學失去耐心乾脆不聽

時間完全浪費

 

老師們常認為「做活動浪費時間」

「課都教不完哪有時間做活動」

 

可是

「做活動會讓課教不完」

這樣的觀念到底是哪裡來的呢?

是不是我們小時候長時間被老師洗腦而來的呢?

 

國高中時期

常從老師們口中聽到

「課教不完了,要趕課,體育課暫停一次」

「要趕進度,這個活動練習就跳過」

 

然後就是老師批哩啪拉地講

學生批哩啪拉地劃重點、抄抄寫寫

 

問題是這樣的學習效果真的有比較理想嗎?

更重要的

學生真的有因為這樣比較享受學習的過程嗎?

 

我的經驗是

教一個新的語法點

我花一兩分鐘講解

學生花一兩分鐘一起念課本的例句

再花一兩分鐘一起念我給的例句(先打在投影片上)

接下來就是用一個活動讓學生必須一直使用這個語法點說話

活動可能花個十五分鐘

但是十五分鐘以內每個學生可能都能練習到十五次以上

這樣從頭到尾加起來大概二十分鐘

很多嗎?

比起老師在那邊辛苦講解十分鐘

學生有聽沒有懂

之後一問一答制式練習十分鐘

每個學生只練到兩三次

然後默默結束這個語法點

學生回家獨自面對課本枯燥的練習題

老師之後還得花大把力氣幫學生複習

改那些因為練習不夠而錯誤連篇的作業

到底是哪一種教法比較省時間、有效率

比較不會趕不上所謂的進度呢?

 

活動

只要設計得當

只要在課堂時操作得當

就會是幫助提升學習效果的好活動

 

而每一位老師想要在課堂上利用活動達成提升學習效果的目的

都一樣別無他法:

每天在自己的課堂上一直用、一直用

老師在課堂上使用活動這件事情本身

也是需要練習的

不開始  就永遠會覺得這件事情很難

但是只要一開始

就會無法克制地一直用下去

有一天就會發現

不必特別準備都可以在課堂中即興想出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游皓雲 的頭像
    游皓雲

    皓雲老師的語言教學部落格(新竹華語、西班牙語老師)

    游皓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